|
最近,深圳部分区及学校都公布了初三期中考试的时间,大多数是在11月上旬。这是进入初三的第一次大考,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
第一:充分准备,力争考出真实水平。理想的考试成绩会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带来正反馈,同时部分高中签约也会参考这次考试的成绩。
第二:期中考试后不要拿期中考分数直接对比往年录取线,因为考试范围不同,难度不同,直接对比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择校定位。
每年中考生规划择校和志愿填报最大的难点就是不清楚孩子的成绩定位,择校的变数也主要是因此产生。那么,成绩定位到底要参考哪些数据?如何较为准确的预估孩子成绩水平,定位目标高中?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看!
一、通过分数看定位
首先,虽然平时考在题型和难度上都努力靠近中考,但仍是以仿造中考题型为主,往往还会稍微增加点难度。而且非市统改也会有评分标准的差异,所以定位学校,不能直接以平时考分数对标往年中考分数。
如一模考是全市统考,比较有参考意义。按照往年的情况大部分考生中考成绩都是高于模考的,一般分数高出20-30的情况较多,这也取决于考生基础掌握情况,以及考场发挥情况的。当然也存在中考分数低于模考的案例。
每年各高中学校每年中考录取分数都有所浮动,但可以看到各梯队高中(尤其是头部梯队)的排名变化并不大。所以,目标四大、十大、二十大分别需要多少分?下面2023中考录取数据,大家对照参考了。
二、通过排名看定位
1、年级排名定位
根据孩子在年级排名,再结合往年所在学校中考录取情况,看对应位置可以录取到哪些高中,这种办法也是比较靠谱的。如该学校往年年级排名前50名可考入十大,而两次大考校排都在50左右,则可大致先把目标定在十大这里。高中学校签约参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大致就是对照学生初中学校的往届中考情况。
政策之下,学校被要求不允许公开统计学生的成绩排名,但事实上这个名次是一定存在的。有家长说,排名和考试序号、考号有关等等,但这个确实还没验证过。
2、市/区排名定位
从排名+录取比例来看定位,首先说明,这个方式也是靠谱的,因为中考说到底就是全市排名的竞争,但实际操作有难度,除了没有明确的排名数据,这里有两个不确定量要考虑进去。
第一是志愿问题,例如成绩在四大档位的学生不一定都去报考四大,这就让后面的学生也有了机会,所以A+(5%)都可以冲四大。
第二是排名问题,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只有部分区等级线数据,各区成绩也存在差异,精准定位全市排名并不容易,所以定位不要太“死”,不管哪一种方法都一定是存在局限的,一定要综合考量,上下留有空间。
三、参考等级线看定位
没有排名,那就要看分数等级。分数等级分为单科成绩等级和总成绩等级。划分的方式:单科A+等级就是学科成绩前5%,A(前5%-前25%)、B+(前25%-前50%)、B(前50%-前75%)、C+(前75%-前95%)、C(前95%-前100%)。
同样总成绩A+等级就是在校考生前*5%,如以某校100学生计算,单科成绩A+就是单科成绩在前5名;总成绩A+,就是学校前5名。值得注意的是,如单科成绩全部单科A,则总成绩就会是A的前部分或者A+。
四、考生成绩的波动性
此外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了考生成绩的波动性。如果自律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强,非常努力,而成绩比较稳定,我们在预测成绩的时候可以大胆一些。但是,如果孩子成绩波动性比较大,需要靠父母的督促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差,那在预测中考成绩的时候需要保守一些。孩子属于哪种类型,父母需要有所判断。
最后,由于指标生和自主招生的招生性质,通过指标名额或自招考入志愿高中的学生可能存在“降分”录取的空间,所以注定有一部分同学是会进入比自己实际定位更高梯队高中的。
最后,初三上期中考就要来了!同学们加油备考,从这第一次大考开始保持一路领先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