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数外+道法+物理”的新组合是否意味着理科将更卷?是否会促使大量学生涌向升学更为个性化、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学校赛道?一起来看看这个政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01
北京中考改革有哪些?
1)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
除计分的6 门课以外,其他4门课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的分数,虽不计入中考成绩,但也需要考试,且必须在及格线以上,才可以拿到毕业证。换句话说,10门科目都要考试,实际并没有减轻学生负担。
2)道德与法治笔试调整为开卷考
不难看出,这项改革是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开卷不代表更简单,因为开卷考试更看重对题目的底层逻辑分析和深度的表达能力,这些内容书上未必有答案,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作答。以往靠背诵拿分的同学,会觉得考试变难了。
3)物理实验操作
物理成为了必考科目,足以看出国家对理科的重视。但对于偏文科的学生来说,物理和数学这样需要非常强大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看懂题目都是个坎,更不用说答题了。所以,偏理科的学生更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02北京中考新改革释放哪些信号?
本次北京中考改革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此前10门全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压力。“小四科”择优计入总分,但是地理和生物都是初二考试,化学和历史是初三考试,因此大家会倾向于在初一初二选地理和生物,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初三腾出时间来专攻剩下的“大五科”(语数外,物理,道德与法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学和历史被冷落,不利于和高中课程的衔接。高中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特色化,中考则需要提供一个空间,并非按照单一的标准把学生分出高低,而是按照多样化的要求,让学生进入其真正有优势、有潜能的方向。
新政对物理学科较为重视,背后凸显了未来社会对科学的认知、以及国家发展对科学的需要,物理学是基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